
3月15日是“國際消費者者權益日”,巧借這個時機,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在大興區龐各莊福上村開展了送科技下鄉趕大集活動。參加活動的有北京市土肥工作站趙青春書記、副站長廖洪、賈小紅、李昌偉、王維瑞,科長文方芳、譚曉東、郭寧、高飛、樊小剛、曲明山、王勝濤高級農藝師、李萍主任,大興區土肥站站長哈雪姣、副站長馮文清,劉繼培、周潔、李桐、趙越等,中國農業科技下鄉專家團秘書長辛士,北京俊堂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景橋、山東棲霞秀斌果品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林桂波也參加了趕大集活動。向農民朋友送去了大批實用新型技術類書籍,如《設施農業土肥實用技術手冊》、《北京露地蔬菜田配方肥推薦與應用》、《北京糧食配方肥推薦與應用》、《北京市果樹配方肥推薦與應用》、《蔬菜有機肥的選擇與施用》、《化肥面源污染防治科學施肥技術手冊》,還有生物有機肥料以及飲用水杯等,農民朋友參與熱情高、圍住專家尋求解決種植當中出現的問題,專家們也極富耐心細致地一一給予解答。

3月15日是廣大消費者自己的節日,也是政府和企業履行消費者權益保護責任的日子。質量與消費息息相關,維護質量誠信、保護消費者權益,是質檢部門的重要職責。質檢總局以“責任匯聚誠信,質量保障消費”為主題,舉行“3.15”主題宣傳活動,旨在動員全社會廣泛參與,加強質量誠信建設,切實保障消費者權益。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緊密結合京郊農業的多功能性、多樣性、融合性、高端性、品牌性和應急性的特點與要求,以生態、節水、節肥、高效、安全農業建設為中心,以提高農業生態環境建設水平,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水平,農業產業發展水平,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水平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依據《農業法》、《農業技術推廣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等國家法律法規賦予的職責,保護有限的耕地資源、培肥土壤地力、提升耕地質量、減少肥料面源污染、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發展綠色、循環、低碳、高效農業為重點,不斷提高土肥水科技成果轉化貢獻率、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承載率和勞動生產率。

目前土肥站正在按照“五個圍繞”和“四個加強”的工作原則,積極實施“11、22、33、66”工程,努力把土肥工作做好、做穩、做大、做強。五個圍繞是:堅持圍繞職責與職能開展工作、堅持圍繞局中心與重點開展工作、堅持圍繞當前基礎與長遠規劃開展工作、堅持圍繞機制與方法探索開展工作、堅持圍繞創新與亮點工程開展工作。四個加強是:堅持強化基礎性工作,努力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數字準、信息靈、效率高;堅持強化規劃性工作,努力加強調研,積極做好土肥工作如何為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服好務這篇文章;堅持強化體系建設,不斷加強隊伍、體系與基地建設,不斷增強發展動力與后勁,促進可持續發展;堅持強化內部整合與外部融合,不斷提高履職能力與服務水平,不斷擴大影響力!11、22、33、66”工程是:11,即積極推動耕地質量管理立法和肥料安全與管理立法。22,即加強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加強肥料質量管理;做好信息化規劃與建設,做好生態規劃與建設。33,第一個“3”指落實好三大工程,即面源污染治理工程、現代農業基礎建設及綜合開發工程、測土配方施肥工程;第二個“3”指完成三項重點建設,即蔬菜標準園建設、糧食高產創建、特色農產品生態園建設。66,第一個“6”指不斷完善六個體系,即耕地質量監測體系、土壤肥料檢測體系、肥料質量追溯體系、土肥信息化體系、土肥技術示范推廣體系、科普與宣傳培訓體系;第二個“6”指大力推廣六項關鍵技術,即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土肥關鍵技術、低碳循環農業土肥關鍵技術、休閑觀光農業土肥關鍵技術、城市家庭陽臺農業種植技術、水肥一體化精準調控技術、智慧土肥精準管理技術。

3月15日下午,北京市土肥系統2017年度工作會議在大興區召開,北京市土肥工作站站長趙永志作重講話,解讀了中央一號文件,副站長廖洪、 賈小紅、 李昌偉 、王維瑞、大興區種植中心副主任陳宗光主席臺就座,中國農業科技下鄉專家團秘書長辛士應邀出席會議,并講話。北京市土肥工作站趙青春書記支持了會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