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稿出版與2014年第6期《農村大市場》雜志
近幾年制約水稻產量和品質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種:
第一是水稻稻瘟病大發生造成產量下降 100~300 斤。
第二是人工常規育苗和人工手插秧習慣每穴插秧棵數過多或者插秧過深,分蘗節上移,導致分蘗少,稻穗小而減產 50~100 斤;蛘叱墒斓狗鼫p產50~100 斤。
第三是施肥不合理,沒有根據土壤肥力情況科學施肥而造成的稻穗小,籽粒不飽滿或貪青晚熟。
第四是育苗大棚鋼架結構設計存在缺陷。目前水稻生產上,機械化插秧和大棚盤育苗技術是增加產量的最佳途徑。但在大棚盤育苗的推廣應用中,一些專業合作社和種田大戶采用傳統的大棚鋼架結構,即 在棚的延長縱向兩側各設一行燕尾槽,用 一塊棚膜覆蓋,在通風換氣降溫管理時只能在棚兩側進行地面放風。這樣的結構設計存在兩大缺點:
一是在稻苗剛出土到兩葉一心前不能放大風,如遇高溫無風的天氣,一旦放風不及時就容易造成燒苗和感病死苗現象發生。二是在大棚盤育苗的后期煉苗管理時應放大風,即 在大棚兩側放地角風時,棚內灌溉設施噴出的水霧被風吹回,使水噴霧的射程縮短,不能噴到兩側揭膜放風口處的秧苗盤上而導致這兩側的秧苗因缺水萎蔫不長。所以,只好另設移動管道人工補水,這 樣不但增加勞動強度和成本,而且造成地面放風口處的溫度比大棚中間低,使這部分秧苗生長緩慢不能與大棚中間秧苗一起正常插秧,最終造成大棚盤育苗一次播種成苗率的降低。
每年在水稻插秧時都會因成苗率低產生缺苗現象,進而導致今年春天農民紛紛在小拱棚用機械插秧盤育苗,計 劃雇插秧機插秧。一些農機合作社大棚育苗多按實際用苗數多出 30%的量來進行生產。要解決以上問題,要 想把機械插秧推廣得更好,在 大棚盤育苗的大棚結構上必須進行改革。
1.由大棚放地風改為在兩側中間放風,才 能確保一次育苗保成苗,不 再發生機械插秧年年壞苗,成 苗率不高的缺苗現象發生,或育二期苗不能在高產期插上壯秧而減產。
2.品種選擇:水 稻高產栽培的首要條件是優良品種的選擇,選 擇高產抗病,抗 倒伏的優良品種是水稻高產的基礎。
3.培育壯苗:俗 話說,苗 好三分產,怎 樣培育壯苗是關鍵。近幾年來水稻實行了全程機械化生產,為了實現水稻機械化插秧持久發展,研究探討出適合機械插秧盤育苗的大棚結構和栽培管理技術并進行應用推廣是保障。
4.大棚結構的設計:在 距地面 70 厘米的高處放風,使 風不能直接吹到稻苗的生長點上,從 而防止高溫燒苗,又 防止風吹到地面苗床上。稻苗前期穩健生長,后 期在插秧前的煉苗風不再直接吹在稻苗盤上,使大棚兩側放風處噴灌水不被風直接吹回,從而正常噴到棚兩側底角邊處,進而稻苗不因噴不到水而萎蔫不長,使 成苗率達到 100%。同時,一 行燕尾槽改設為兩道燕尾槽,將一個棚膜覆蓋改為三塊棚膜覆蓋,即 兩個燕尾槽之間的距離為 50~60 厘米,下 面的燕尾槽距離地面為 70 毫米,三 塊棚膜其中兩塊是100 毫米寬,上 邊固定在第一個燕尾槽上,下 面用土壓緊在棚底的地面上,第三塊棚膜壓緊在棚兩側底角后,將 其固定在第二個燕尾槽上。在棚內播完種出苗后放風時,將第三塊棚膜兩側底角土按一定距離設置放風口將土撤掉后,再將第二個燕尾槽上的兩個繩的一個系在地錨上,另 一個繩來壓此塊棚膜。待需放風時,將第三塊棚膜的底角處的膜系緊在第二個燕尾槽上便于通風降溫。到煉苗時,可 以將第三塊棚膜兩側底,傍 晚不需要通風時,再 把繩解開把底角膜放下,每 天放風一次,到 苗插秧前 5-7 天就可以晝夜通風只揭底膜不放就可以了。
5. 水稻盤育苗,采用大中型機械播種的技術要點:
(1) 曬種。在浸種前 2-3 天曬種來打破種子休眠,提 高芽率芽勢再浸種,視 種皮露白為已浸透,陰干后播種,每 盤 0.2~0.23 斤,視 種子千粒重調整播種機播種量。
(2)配 置營養土。按照壯秧肥施用數量和方法進行肥土混拌均勻放在播種機的漏斗里,調節好出土口的閥門使底土厚度適宜,覆 蓋土要蓋嚴,澆 足水后不露種為宜。
(3)種 盤入棚后的管理技術。把播種后的種盤用車推到棚內擺放在整平的苗床上,用苗床除草藥封閉后蓋上地膜待出齊苗后揭膜,溫度控制在 20-28度,在 苗長至 2.5 葉時追肥、防 病等管理。
(4)插 秧前進行煉苗,使 秧苗適宜外界的氣候條件時再進行插秧。在泥土溫度穩定在12-13 度時就可以插秧了,根 據水稻品種的生育期分蘗能力確定先后插秧的順序 ,調整插秧密度 ,一般在9*5,9 *6,9 *7 為宜。
6.機械插秧時的除草、施 肥、灌 水技術要點:
(1)在水田耙地前將氮磷鉀底肥的 80%施入,耙地后再表施20%。再用一次性或者兩次性除草劑封閉2-6天,視 其藥水說明后插秧。在 插秧后 10-15 天內將追施的全部氮肥一次性施入,以 后不再追肥,每 畝按施肥總量的氮素不超過 30 個為宜,否 則易造成倒伏。
(2)水 分的管理本著淺水插秧 3-5 天,插 秧后除遇有特大風天氣外一定要立即上水或風停之后也要馬上灌水扶秧,以 防曬干苗或者因地表的肥燒苗,造成插秧后死苗現象發生。在機械插秧 3-5 天后插秧扎根,秧苗直立葉片就可以灌淺水 1~1.5 寸深進行正常管理。
(3)分蘗末期上深水 2~3 寸,7 -10 天后正常灌水 1~1.5 寸深,前 水不接后水,干 干濕濕灌水,在 拔節孕穗時保持水層 1~1.5 寸深,不能缺水,直到出穗。灌漿后再干干濕濕灌水,水 不能撤的過早,以 防水穗因缺水而使土壤干旱造成水稻根系無法吸水枯
死,導 致水稻植株枯死,早 衰,籽 粒不飽滿,不 能活桿成熟,減 產,嚴 重的造成倒伏的現象發生。
7.收割:機 械收割在沒有晾曬場條件的情況下,一定要經過霜凍后 2-3 天才能收割,以免造成籽粒含水量過大,脫 粒后達不到貯藏安全水分,無 法加工成大米,或 者經過冬春的貯藏易霉變,影 響大米品質和商品性而賣不上價,影 響經濟效益。如一旦受氣候
條件影響,必 須在高含水量情況下收割,脫 粒后一定貯藏在室外通風良好,不 受雪、雨 的影響處。
遼寧省海城市溫香鎮特色農業技術推廣站 楊興漢